送吴令常甫之武平翻译及注释

朝廷重一邑,悼昔容备员。

译文:  太史公司马迁说:学者多称赞五帝,久远了。然而最可征而信的《尚书》,记载的独有尧以来,而不记载皇帝、颛顼、帝喾。诸子百家虽言黄帝,又涉于神怪,都不是典雅之训,所以当世缙绅们都不敢说,不可以取以为证啊。孔子所传的《宰予问五帝德》及《帝系姓》,虽称孔子所传,但儒者怀疑不是圣人之言,所以不传以为实。我曾经西至崆峒山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处,北到黄帝尧舜之都涿鹿,东到海,南到江淮,我所经历的地方,所见过的长老,往往称颂黄帝尧舜的旧绩与其风俗教化,固来与别处有所不同。那么别的书说到黄帝的,也或者可以为证。总之,大要不背离《尚书》所记载的接近这些。我看《春秋》《国语》,这两篇发挥阐释《五帝德》《帝系姓》很彰著。顾儒者但不深考而且有的不传讲。这两篇所发挥阐述得很显著,验之风俗教化固然不同一般,都是事实,一点也不虚。况《尚书》缺亡的内容多了,岂能因为它缺亡而算了呢?它所遗失的,像黄帝以下的事情,就时时见于其他的传说中,如百家《五帝德》之类,都是其他学说。有怎么可以因为缙绅难言,儒者不传,而不选取了呢?非好学深思,心知其意的人,不能择取。而浅见寡闻者本来就难为它讲说。我按照黄帝、颛顼、帝喾、尧、舜的次序,选择其中语言比较典雅的。所以写成本纪的开头。

注释:  太史公:司马迁自称,因他曾任西汉太史令。《史记》各篇多有“太史公曰”,这是司马迁对史实加的评论。《尚书》:即《书经》,简称《书》,我国最早的史书,是有关尧、舜、禹史事和商、周帝王言论及文告的历史文献汇编。百家:《汉书》卷三?《艺文志》记载有《百家》篇三十九卷。一说为诸子百家。雅:正确。驯:通“训”,准则。事有所依,文辞又美,也就是有规范的意思。荐绅:即缙绅,有官职或作过官的人。缙:插;绅,大带。古时官员腰系大带,上插笏版(上朝用的记事手板)。《宰予问五帝德》、《帝系姓》:《大戴礼记》和《孔子家语》中均收有这两篇文章。空峒:山名,传说是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处,在今甘肃省平凉市西。峒,音tóng。指《宰予问五帝德》、《帝系姓》等上古文字写成的典籍。顾弟:只不过。弟,同“第”。见:音xiàn,通“现”。表见:记载。虚:虚妄。书缺有间:《尚书》缺亡,空白很多。轶:音yì,通“佚”,散失。

自严荐举法,颇号近得贤。

译文: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(或由匿名网友上传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

仕者既择地,主恩那罄宣。

译文: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
遐封暨恶壤,十必九弃捐。

武平杳何所,闽裔天南偏。

林密毒虺藏,吐瘴蟠长烟。

冬候气亦暖,里俗衣不绵。

旧令昨请代,阙榜张三铨。

无人议一往,常甫独不然。

丈夫志四海,岂安庐室边。

畏避属衰怯,我今幸壮年。

所寄有民社,勇去无山川。

吴天破新腊,雪片冲离筵。

阖坐劝别杯,情厚祷亦虔。

药饵慎勿疏,善保食与眠。

柂牙起惊涛,饯车散江壖。

吏民前涂奔,争迎上泷船。

到修府中谒,首低小侯前。

主人知才名,应以尘土怜。

下车转春首,讼未临婚田。

远人喜新君,有诉恐不先。

据案扫滞务,一决如流泉。

呼儿伴儿戏,邑事乐静便。

地宽人物稀,林实杂海鲜。

荔子委树旁,毛鱼不论钱。

饮食信云美,那肯事宴筵。

政休宁闲斋,空肠味陈编。

他人保无过,岁满犹自迁。

矧君资性好,进业补未全。

材长老松干,气强直弩弦。

坐养青云资,归着要路鞭。

君家新蔡后,清节能世传。

岂必因赏格,荐状期联翩。

鄙人忝末契,相识由童颠。

忧怀自足感,况复别绪缠。

君其慰我私,北鸿附新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