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颂·丰年

周颂·丰年朗读
佚名

丰年多黍多稌,亦有高廪,万亿及秭。为酒为醴,烝畀祖妣。以洽百礼,降福孔皆。

译文

丰收年景谷物多,高大粮仓一座座。储存亿万新稻粮,酿成美酒甜又香,献给祖先来品尝。配合祭典很适当,普降福禄多吉祥。

注释

丰年:丰收之年。

黍(shǔ):小米。稌(tú):稻子。

高廪(lǐn):高大的粮仓。

万亿及秭(zǐ):周代以十千为万,十万为亿,十亿为秭。

醴(lǐ):甜酒。此处是指用收获的稻黍酿造成清酒和甜酒。

烝(zhēng):献。畀(bì):给予。祖妣(bǐ):指男女祖先。

洽(qià):配合。百礼:指各种祭祀礼仪。

孔:很,甚。皆:普遍。

参考资料:

1、王秀梅 译注.诗经(下):雅颂.北京:中华书局,2015:759-760

2、姜亮夫 等.先秦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8:668-669

周颂·丰年创作背景

  《毛诗序》云:“《丰年》,秋冬报也。”报,据郑玄的笺释,就是尝(秋祭)和烝(冬祭)。丰收在秋天,秋后至冬天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(“以洽百礼”),是很自然的。《周颂·丰年》应当是遇上好年成时举行庆祝祭祀的颂歌。

参考资料:

1、王秀梅 译注.诗经(下):雅颂.北京:中华书局,2015:759-760

2、姜亮夫 等.先秦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8:668-669

  此诗的开头很有特色。它描写丰收,纯以静态:许许多多的粮食谷物(黍、稌),贮藏粮食的高大仓廪,再加上抽象的难以计算的数字(万、亿、秭)。这些静态汇成一片壮观的丰收景象,自然是为显示西周王朝国势的强盛,而透过静态,表现出后面亿万农夫长年辛劳的动态。寓动于静之中,写来笔墨十分经济,又给读者留下思想驰骋的广阔天地。不过,在周王室看来,来之不易的丰收既是人事,更是天意,所谓“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”,丰收归根结底是上天的恩赐,所以诗的后半部分就是感谢上天。

  因丰收而致谢,以丰收的果实祭祀最为恰当,故而诗中写道:“为酒为醴(用丰收的粮食制成),烝畀祖妣。”祭享“祖妣”,是通过先祖之灵实现天人之沟通。也由于丰收,祭品丰盛,能够“以洽百礼”,面面俱到。“降福孔皆”既是对神灵已赐恩泽的赞颂,也是对神灵进一步普遍赐福的祈求。身处难以驾驭大自然、难以主宰自己命运的时代,人们祈求神灵保佑的愿望尤其强烈,《周颂·丰年》既着眼于现在,更着眼于未来,与其说是周人善于深谋远虑,不如说是他们深感缺乏主宰自己命运能力的无奈。

  “万亿及秭。为酒为醴,烝畀祖妣,以洽百礼”四句,在周颂的另一篇作品《周颂·载芟》中也一字不易地出现,其情况与颂诗中某些重复出现的套话有所不同。在《周颂·丰年》中,前两句是实写丰收与祭品(用丰收果实制成),后两句则是祭祀的实写;《周颂·载芟》中用此四句,却是对于丰年的祈求和向往。可见《周颂·载芟》是把《周颂·丰年》中所写的现实移植为理想,这恰恰可以反映当时丰年的难逢。

猜你喜欢

留心不减汉张芝,体意俱完世学稀。下笔欲为来者法,临池时见古人非。

篇篇骇目神如电,字字凌虚势若飞。多谢公馀怜所好,璨然累幅遗珠玑。

()

飞云顶上忆同游,风雨相期苦不休。自向虚空明节义,何妨平等别恩仇。

宰官忽现睢阳齿,祖道唯悬狮子头。未了团圞他世事,白山黑水日悠悠。

()

荷钿小小半溪香,槐幄阴阴一亩凉。飞絮乱将春色晚,行云閒属暮山长。

求田已喜成三径,适意真堪寄一觞。君是山阴换鹅手,可无杰句傲风光。

()

可堪诗境画成图,如此风光二月初。杏亸梅颦春欲醉,风柔波暖鸭相呼。

闲烹螺碧香成韵,戏拓蚨青字不如。问询旧游何处是,词笺叠韵代传书。

()

心肝皆锦绣,落笔尽云烟。诗狂酒兴,要骑亦鲤上青天。织女回车相劳,指点虚无征路,翻动月明船。举手谢同辈,岂复念渔竿。

我平生,心正似,白云闲。衣冠污我,偶逢游戏到人间。常念孤云高妙,若作辘轳俯仰,谁复食君残。拜尘金谷辈,都是卧崇安。

()

散尽黄金鬓改玄,独余翰墨得留连。时追苦县光和体,不奏《甘泉》泰畦篇。

欲借方言行问字,更从《齐物》证忘筌。世途何限乌焉马,鸟迹那禁有变迁。

()